2015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迎来新一轮周期性「资本寒冬」。创新创业整体环境骤然降温,媒体纷纷开始聚焦报道于资本寒冬下创新企业「倒闭」、「裁员」。数字医疗领域作为前期热点,更是难以幸免——春雨医生倒闭论、好大夫和寻医问药大规模裁员等消息经常见诸报端。但作为逆周期典型行业代表,医疗领域素来是资本寒冬下的避险行业,事实真如媒体报道的那般糟糕吗?
此次 FellowPlus 旗下数据库 FellowData 联合联基金,深度挖掘数字医疗领域(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统计口径包括健康保健、专科服务、寻医诊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健康硬件、医疗综合服务、医药电商、生物技术、医生服务和其他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创投大数据,给大家呈现一个最全面且真实的数字医疗行业投融资现状。
创投宏观资金面仍高速增长,医疗是重点投资领域
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医疗并没有那么冷。我们认为两个中长期宏观因素推动创业投资在宏观资金面上持续增长:
国内社会资产配置中权益投资比重逐渐加大;创新创业作为本届政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改革顶层设计之一的政策倾斜。
据不完全统计了 2015 年下半年(2015 年 7 月份股灾之后)以来公开的新募集的医疗相关基金拟募集资金已超过百亿规模。
私募基金规模增速远超公募基金,预计年底超过公募规模:私募基金月度环比增长 6.7%、年度同比增长 90%,远超公募基金的环比 3.5%、同比 32% 增速。私募基金规模达到 8.6 万亿元,接近公募基金的 8.8 万亿元;
一级市场私募基金已成为私募主体:与二级市场基金不同,一级市场资金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是支持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目前股权类私募(PE)和创投类私募(VC) 实缴规模超 3.9 万亿元,占整体私募基金实缴规模的近 60%,超过传统二级市场证券类私募规模。
医疗领域一直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国家设定的 2020 年 8 万亿产值的目标 (年复合增速近 15%)更是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资金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了 2015 年下半年(以 2015 年 7 月份股灾之后)以来公开的新募集的医疗相关基金,涉及政府、专业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等多个主体,拟募集资金超过百亿规模。典型代表有 1400 亿规模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6 年 9 月落地杭州,支持医药医疗科技等七大类战略新兴产业)、计划 3 年投资 50 亿元的普华资本-京新固周健康产业基金、10 亿元规模的约印创投-II 期医疗基金、1 亿美元的乐普——民和全球精准医疗创新投资基金、1 亿美元的 Vivo PANDA Fund 医疗健康产业创投基金等。